-
試析墨家兼愛思想與和諧社會的建構
論文摘要: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內(nèi)容,是一種倫理原則,要求人們相愛相利,不要相惡交別,要利他人,利天下。兼愛出發(fā)點是興利除害,興利的具體途徑是交相立。與儒家仁愛思想不同,墨家的兼愛思想主張無差別的愛,具有功利主義的特點。探討墨家兼愛思想的內(nèi)涵和價值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。 論文關鍵詞:墨子;兼愛;和諧社會 一、墨家兼愛思想的內(nèi)涵 兼愛是墨家倫理思想的核心范疇,“兼”有不分彼此之意?!皭邸笔顷P愛,相愛,行愛的意思?!凹?/p>
-
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索
摘要: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索包含多方面的內(nèi)容,它注重個體存在的自然、自由的狀態(tài),注重精神對生命的超越。與儒家思想相比,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考更加在乎個人本身的自由自在,個人生命價值的實現(xiàn)。這種重視“個人”的思想,不僅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士人們指明了一條實現(xiàn)自我的新路,對于后世的人們擴展視野、開闊心靈也具有積極的意義。 關鍵詞:莊子 個體存在 生命價值 據(jù)郭沫若先生的說法,莊子的思
-
論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
摘 要:儒家道德思想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主干。它龐大的體系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,對于人與自我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都有透徹的理解。中國的現(xiàn)代化進程中,儒家道德思想是不可缺席的,它將對我國現(xiàn)代化過程中道德危機的緩解及新道德的重建發(fā)揮積極作用。 關鍵詞:道德;儒家道德思想;道德危機;當代價值 道德,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(guī)范。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,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。儒家道德思
-
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
摘 要: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日益凸顯,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幾所高校的調查研究,從學生、學校與政府、社會及宗教本身等四個方面來探究大學生信教的原因,并提出了應對之策,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 關鍵詞:大學生;宗教信仰;原因;對策 Abstract:The belief crisi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h become
-
淺析巴金人道主義創(chuàng)作思想透視
論文關鍵詞:創(chuàng)作思想 人道主義 文學作品 論文摘要:創(chuàng)作思想是作家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在其作品中的審美體現(xiàn),它影響和決定著作家的創(chuàng)作成就。本文考察了巴金人道主義創(chuàng)作思想的形成淵源,探討了巴金人道主義創(chuàng)作思想在《急流三部曲》中的滲透形式,為人們進一步理解《急流三部曲》開拓了新視野。 一、巴金人道主義創(chuàng)作思想的形成淵源 1.巴金受母親和家庭環(huán)境的熏陶。巴金童年生活在一個有著濃厚封建宗法色彩的大家庭里
-
試析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限制條件
馬克思主義;勞動價值論;對象;方向;限制 準確理解科學勞動價值論的內(nèi)涵,需全面把握其適用的范圍和限制條件;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研究對象、價值“概念”、以及理論發(fā)展方向等方面存在著客觀的限制條件。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必須從其本來的理論限制條件范圍內(nèi)去堅持和發(fā)展。 唯物辯證法認為,任何真理都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,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概不例外。堅持和發(fā)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,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,在其本身成立的前提條件下發(fā)展。目前理論界存在一種錯誤的趨勢,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
-
淺談中國傳統(tǒng)德性思想析論
論文關鍵詞:仁愛 忠恕 修已 仁義禮智 居敬 窮理 省察 論文摘要:儒家德性論的核心是建構了一個內(nèi)容涉及人們生活各個領域的德目系統(tǒng)因為這個系統(tǒng)德目繁多。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,所以,古往令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行為準則、修養(yǎng)的理想目標。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是這個系統(tǒng)中最重要的德目。且以“仁”為核心。儒家德性的實踐價值主要體現(xiàn)在“推己及人、修身養(yǎng)性、經(jīng)邦濟世”三個層面。 中國傳統(tǒng)的儒家倫理學是德性倫理學。從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學和孔盂的倫理思想來看,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質的概括,它包括狀態(tài)
-
??思{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文化語境
“語境”一詞最早由波蘭籍人類學家馬里諾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。作為一個重要的語言學范疇,“語境”指的是語言賴以生存、運用、發(fā)展的環(huán)境,它對語言使用者的言語活動起著解釋或制約的作用。馬里諾夫斯基把語境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兩類。文化語境指與言語交際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,是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社會歷史發(fā)展中形成的文化傳統(tǒng)、風俗習慣、思維方式、價值觀念等等。它分為兩個方面:一是文化習俗,指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、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,是一個社會群體在語言、行為和心理上的集體習慣,
-
關于盧卡奇晚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(chuàng)新研究
論文摘要:盧卡奇晚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(chuàng)新,是他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對馬克思主義的重新解讀,闡述了在實踐中發(fā)展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必要性及方法和途徑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溫盧卡奇晚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(chuàng)新思想,對我們?nèi)娼ㄔO小康社會,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和現(xiàn)實意義,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。 論文關鍵詞:盧卡奇;晚年;馬克思主義理論創(chuàng)新;時代價值 喬治·盧卡奇(GeorgLukacs,1885~1971),匈牙利哲學家,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奠基者,1918年加入匈牙
-
20世紀西方科學哲學劃界標準之變
摘 要:科學劃界是科學哲學一個重要的問題。圍繞這一問題,20世紀西方各流派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討論。雖然答案各不相同,但縱觀20世紀西方科學哲學劃界標準,可看到其向絕對到相對,相對到消融這一趨勢演變。 關鍵詞:科學 非科學 劃界標準 演變 科學劃界一直是現(xiàn)代西方科學哲學的重要問題之一,大部分的科學哲學教科書都以專題形式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??茖W劃界即是在科學與非科學(包括偽科學)之間作出區(qū)別。以期呈示科學特有的品格和認知價值及社會實踐價值??茖W
搜索列表